关于优化融媒体生态提升新闻报道质量与效率的提案

来源:叶城县政协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30日 点击数:

【案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方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融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形式,2022年以来,在上海援疆的基础上,叶城县通过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实现了内容,渠道和平台的深度融合,极大丰富了新闻报道的手段和形式,拓展了新闻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同时对新闻行业的生产流程,内容质量和版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新媒体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准确细腻地捕捉波澜壮阔的时代音符、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时代声音,与时俱进创新理念、形式、方法,不断提高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质量是新时代媒体人肩负的历史使命。然而以县融媒体中心为例,在人员素质、培训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新闻从业人员综合能力素质低。随着抖音、微信、视频号、H5、海报等媒体传播格局和途径的深刻变化,媒体进入融媒体时代,“一次采集,多元发布”的理想运作模式对新闻采编人员提出了全新要求。要想提升新闻宣传稿件的质量、影响力和传播力,关键还是“打铁必须自身硬”,解决好记者自身的“本领恐慌”问题。

二是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扎扎实实练内功、践行“四力”还做得不够,通过“专题培训”“业务探讨”等途径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提升正确导向的把握能力及专业功底和整体素质还存在不足,距离一专多能,融会贯通,全媒型、专家型记者还有不小差距;媒体从业人员的新闻感知力、敏锐度还不强。

三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骨干人才不断流失,新闻人才队伍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断层”和“短板”。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新闻单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体制不活,新闻人才的数量质量、专业结构和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要求。

四是新闻报道质量不高。平时应付会议和领导调研活动的采访很多,在报道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时,通常是程序化,把会议议程和领导的要求如实记录,新闻报道显得呆板、生硬,新闻的宣传视觉选择不灵活,新闻敏感性不强,不善于从一些常规的会议、领导活动中提取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有针对性地为受众推送他们感兴趣的新闻,在党和民众之间架起有效的沟通桥梁,提升新闻的感染力方面还存在不足。

二、建议

1、强化融媒内容建设。鼓励和支持融媒体中心深化内容创新,注重提高新闻内容的原创性和深度,满足公众对高质量新闻的需求。

2、完善融媒体技术支撑平台。通过对口援疆,加大投入,推动构建先进的融媒体技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资源互通,提升新闻采编效率,保障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3、加强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上海援疆融媒体领域多层次的融媒体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持续的专业技能培训,确保新闻工作者能够适应融媒体环境下的工作需求。

4、严格融媒体版权管理与保障。完善与融媒体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新闻内容的转载与使用,保护原创内容不受侵害,维护健康的内容生产生态。

5、建立健全融媒体监管机制。针对融媒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和手段,加强对不实信息和负面内容的监控和管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6、推进融媒体创新实践。支持融媒体中心开展融媒体实验室建设,探索交互式,多维度的报道模式,增强用户体验,扩大新闻影响力。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有望加快融媒体的发展进程,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影响力,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关联稿件: